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閩台壽山石文化親緣促進海峽兩岸交流


 福建福州的壽山村盛產壽山石,1壽山石500多年的開采歷史成就了有福之州深蘊壽山石文化。鬼市、文化價值、雕刻技術等的文化內涵使得壽山石在一眾名石中高居“國石”之首。壽山石除了是藏家們把玩珍賞的精品,更是促進大陸台灣海峽兩岸交流的紐帶。

  閩台壽山石文化親緣

  明末清初自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後,福州人陸續渡過台灣海峽開發台灣,也帶去了福州的壽山石文化。如在台灣的古董店裡經營壽山石雕生意十分熱火。195雞血石0年福州“青芝田”(義記)老板陳可駱等人也冒險到台北去。在台北街頭有許多福州人,他們見物思人,因為懷念故鄉,懷念故鄉的壽山石,都想買一兩塊藏在身上,表示與祖國、與親人同在。於是陳可駱的生意日益見好,在台北市中華商場正式掛牌開店,仍稱“青芝田”(義記)。

  陳可駱在台北收了兩個學徒學刻福州“西門派”的印鈕。這兩人是台灣的廖德良和原籍長樂的陳榮官。同時,在台灣還有兩個福州的壽山石雕大師,一是楊鼎進,二是高尊賢。楊鼎進是福州“西門派”大師林清卿的私淑弟子。抗戰時就已經到了台灣,其作品為台灣人所爭相收藏。高尊賢是福州“東門派”大師周寶庭的徒弟。擅作圓雕作品。但可惜的是他們兩人都沒有傳藝。至今在台灣的傳品已經鳳毛麟爪。

  從福州等地到台灣的壽山石篆刻家卻有一支不小的隊伍。他們有趙耕石、趙雪樓、吳仲尼、吳偉民、吳翔鳴、陶壽伯、張金石、梁乃予、陳白秋、韓長沂、張直庵、莊蝶庵、陸萬源、王石夫、王長淦、王小痴等。1950年,他們同台籍朋友郭階甫、孫靜子等人一起在台北赤峰街“半千石室”組織“台灣印學會”。1961年又由台灣王北岳等人組織“海峽印集”,還陸續出版有《海峽印集》一、二集和《海峽印集癸醜印展圖目》。1975年,台灣正式成立“台灣篆刻學會”,最重要的內容是彼此切磋和交流壽山石雕的文化。

  民間壽山石文化交流

  1993年,海峽兩岸開始加強民間的文化交流。首先,壽山石雕世家林亨雲的公子林飛、林東,應台灣宜蘭縣雕刻工會邀請,赴台灣拜訪了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先生、朱銘先生和篆刻家王北岳先生,切磋石雕技藝。同時還由“敝帚齋”陳宗貴先生和“晨熙”梁珪榕小姐聯合舉辦“大陸林飛、林東壽山石雕展銷會”,展銷林家父子100多件石雕作品。“敝帚齋”和“晨熙”多年來收藏有大量林氏家族的作品。該次展銷有林亨雲的《熊》、林飛的《仕女》、林東的《壽翁》和林鳳妹的巧色石雕,普遍受到歡迎。特別是《熊》,供不應求,許多顧客買不到,只能”望石興嘆”,拍張照片欣賞而已。

  1995年2月,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10人以馬永祥為團長,應台灣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田黃流促進會、中華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的邀請,首次組團赴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辦“海峽兩岸雕刻藝術精品展”。在台期間,又應台灣“海基會”的約請,全體會員在海基會客荔枝凍廳拜訪了副秘書長李永平先生,並贈送壽山石雕《奔馬》紀念。李先生高興地說:“希望兩岸的和平統一,早日馬到成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