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快速開運 時尚品牌改中文名開運 好名字可遇不可求
西方品牌的創始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要為自己的品牌快速開運起一個“中文名”。僅僅在2013年過去的這7個月裡,就有數個品牌或者奢侈品集團宣布了自己新的中文名稱。
改名有技巧 葆蝶家無奈諧音“暴跌價”
上個月,意大利品牌Bottega Veneta宣布將中文名稱更名為“葆蝶家”,品牌在官網上這樣寫道“葆蝶家——永葆蝴蝶夢之手工藝家!”新的名稱寓意“葆為奢華、寶貴、低調內斂及備受珍愛。蝶是品牌自創立以來的一個隱性標志,常會運用於產品之上。家則意味著住所、專家或家庭”。
名稱甫一曝光,就在網上被各種“展開”,最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暴跌價”的諧音。Bottega Veneta這次的更名實屬無奈。其之前的中文名“寶緹嘉”顯然更好,但早已經被注冊殆盡,涵蓋生活用品中的各個方面,甚至“包括大理石和水泥”。
在更早之前,Bottega Veneta的東家,曾被稱為“PPG”的奢侈品集團,將自己更名為Kering,並有一個充滿美好寓意的中文名“開雲”。
不可否認,掌管“開雲”集團的皮諾家族顯然有些迷信,這個1963年以木材交易起家的集團,到今年更名為“Kering”已經歷了5次改名。
皮諾家族啟用了全新的名字,因為在其看來,這是全新身份的開始,開雲現任CEO弗朗索瓦•皮諾在改名聲明中如此解釋:“更新我們的身份是本集團轉型的必然結果。新的名稱不僅反映了我們業務範圍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也充分體現了我們新的身份及企業文化。”
改名有好處 中文名叫得響 銷量就上漲
品牌為何如此重視中文名,中文在華語語境當中的流行性不言而喻。現如今,一件單品如果沒有一個叫得響亮的中文名抑或“外號”,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紅。
早期Hermès的“鉑金包”可謂是一個“神來之筆”。用鉑金來比喻這款包是如此可遇而不可求。在2010年,人們記住了Céline的“笑臉包(或被形像地比喻為囧包)”但除了業內人士和死忠粉,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一系列的名稱“Luggage”。
此後,幾乎每一個熱賣包款都有一個貼切而易於流傳的中文名。從形容款式的“餃子包”“蝙蝠包”“貝殼包”“郵差包”到與大眾傳播聯系到一起的“殺手包”“冰冰包”等。相比之下,擁有這些中文“外號”的款式顯然更受國人青睞。
腕表領域中,中文名顯然成為了更重要的角色。瑞士品牌Blancpain中文名為“寶珀”,在品牌故事中,寶珀的成立時間適逢中國清朝“康乾盛世”,於是品牌與中國從數百年前開始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不言而喻,品牌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皇家的藏寶。此外,無論是“表王”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還是近年表界新寵“沛納海(Panerai)”,都借助中文名稱迅速俘獲了華語消費人群的心。
在日本神怪小說《陰陽師》中,日本最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認為“名是最短的咒”。事實上無論是人還是品牌,名字都是後天被賦予的“咒”。更改了名字,仿似也更改了人或是品牌的本質。只有“質”與“名”契合之時,才是魔法生效的時刻。
改名有兩招 好名字可遇不可求
給品牌取中文名有兩個主要方向,一種是以英文發音為主,但在選擇的中文文字中,能闡述品牌精神或蘊含美好寓意的,像“奔馳(Benz)”、“寶馬(BMW)”等能替代英文、深入人心的中文名簡直可遇不可求。
在時尚品牌中,“愛馬仕(Hermès)”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大陸地區,品牌最早本來想延續港台的寫法將起名為“愛瑪仕”,但後來發現早已經被注冊,改為“愛馬仕”之後,卻收到奇效。
另一個取名的方向,則是取品牌的字母縮寫,為其賦予新的漢字。而這一類中文名稱的效果一般都不是非常理想。比如今年4月,設計師品牌Marc Jacobs在北京的大秀,並正式將自己的中文名改為“莫傑”。而事實上,這個品牌在中國,其實早已就有了簡單易懂的名稱,其主線Marc Jacobs及副線Marc By Marc Jacobs分別被親切地稱為“大馬可(大Marc)”及“小馬可(小Marc)”。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