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制服與時裝 時代

制服與時裝 時代
2011年歲末,“Chanel團體服訂做 法國設計先鋒與藝術大師們的對話”展吸引了許多時尚愛好者。其中靈感來源于設計師童年經曆的奧巴辛孤兒院女童制服的設計尤爲引人注目——飾以白色領口與袖 口的黑色羊毛绉綢小禮服,兼具簡潔與高貴的氣質。與同時代的設計師相比,Chanel的設計無疑是素淡的,無論是款式還是色彩均是如此——款式上的素淡可 以用設計師的實用主義設計理念來诠釋,而顔色上的素淡在那個年代卻是與衆不同的,這是童年的經曆給Chanel 所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記,這類以孤兒院女童制服爲雛形的設計風格至今都是這個品牌服裝的設計要素之一。在這裏,“制服”成爲了“時裝”的原型。

1926年Chanel首推了“小黑禮服”(Little black dress),有趣的是,因其暢銷,有著時尚女士人手一件的趨向,因此這款“時裝”被當時的時尚媒體稱爲“有品位的女子的‘制服’”。

制服是被相同團體的人所穿著的服裝,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可以辨識不同職業或團體的成員,如學生有學生服,軍人有軍裝,醫護人員、警察、乘務人員等職業人士 都有著各自的專門服裝。但這裏的這個“制服”概念是狹義的,特指的是在特定場合所穿著的具有辨識性和功能性的服裝,它的一個特點是同一性。而如果從廣義層 面來講,比照上文LBD的例子,也許可以這樣理解:每個時代裏那些流行的、被普羅大衆追捧穿著的“時裝”就是這個時代的“制服”。

如此說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制服:唐代女性喜穿胡服,或濃妝豔抹、或淡掃娥眉的仕女們身穿這種翻領小袖長袍,頭戴胡帽,足踏皮靴,在俏麗中綻放飒爽 的帥氣。這種千年前的“中性風貌”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風潮,使愛美的女性趨之若鹜。其實,胡服作爲一種流行服飾,何嘗不是唐代追求時尚的女子的 “制服”?民國時期,來源于滿族旗女之袍的改良旗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其款式趨于穩定,成爲中國傳統民族款式與西方現代裁剪技術相結合的典範。此時的 名媛貴婦、女學生、女職員,乃至青樓女子都以穿著改良旗袍爲尚。張愛玲在她著名的散文《更衣記》中提到了“‘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 的情況,女作家將改良旗袍的流行歸因于時代女性對男女平等的渴望,且不管起因是什麽,民國時期的“時裝”旗袍成爲了其時女子的“制服”卻是不爭的事實。

西方也是如此,在緊身胸衣和撐架裙的修飾下那美麗的坦胸長袍就是貴族女性的“制服”,這種人爲塑造的理想造型在去掉撐架裙的20世紀中期更爲簡潔自然,成 爲高貴淑女的標准穿著。男裝三件套在17世紀形成以後,其輝煌持續了數百年,雖然具體的款式有著這樣那樣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終是向著縱深方向將其發 揚光大罷了。“T。P。O。”原則誕生以後,在什麽場合穿怎樣的三件套也有了條分縷析的規定,這其中更包括了款式細節以及衣服顔色,由此,三件套更成爲了 男子在特定場合所穿著的“制服”了。

漢賈誼《新書•服疑》中語雲:“是以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推而論之,回顧服裝的曆史長河,冕服是帝王的“制 服”,服色各有定制的朝袍是大臣的“制服”,貴婦所穿用與農婦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大戶人家的仆婦從其穿著上就可度其等級,這些服裝都是特定時空中的 “時裝”,同時也是彰顯其主人身份地位的“制服”。

今天,服裝的多樣化和服裝穿著者個性化的穿衣需求,使得服飾的同一性減弱。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人們穿衣的強制性規定應該有著越來越少的趨向。從對方的衣著中進行判定漸漸不那麽容易,而“制服”的範圍也就越來越狹窄,漸漸只是作爲特定人員的專門服裝而存在。

從“制服”範圍的縮小看到“時裝”千百年來的變化,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服裝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從今天的服裝這面鏡子中,我們可以照出平等的思想,對人本身的尊重以及對個性的寬容。
網路拜拜, 新竹市內設計,堆高機,海外婚紗攝影,檜木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