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過濾器”門衛濾掉了什麼



  蘇中某地級市政府一門衛坦言:“我們就是普濾心通群眾能否進入政府大門的‘過濾器’――那些在我們眼中可為領導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順利進門,而那些可能給領導添堵、添亂的平頭百姓絕不能想進就進。”而據《半月談》調查,這其實是一些基層政府機關門衛們在工作中默守的一條“通則”。 (2月20日《燕趙都市報》)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遭遇進門難的民眾往往將怨氣撒在門衛身上,甚至稱之為“看門狗”。將人分為“上等人”和“平頭百姓”區別對待,確實有些“狗眼看人低”的味道,但“狗”向來是看“主人”眼色行事的。對誰齜牙咧嘴,對誰搖頭擺尾,全是主人平素教導。可是另一面,放誰進又不放誰進,門衛們其實受著更嚴苛的懲戒機制訓導:心一軟,放進了不該進的人,受批評,扣工資,甚至丟飯碗――門衛們的心酸苦楚又有誰知道?
  久而久之,“不隨便放進任何一個可能給領導添麻煩的人”成了門衛們的行為“通則”,他們自覺當起了政府大門前的“過濾器”。經過這層過濾,領導們見到的都是他們想見的“易與之人”,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即便換個新領導,想見見普通群眾聽聽真話,也將十分不易。門衛這道“過濾器”,成了真話的“消音器”。
  也有人分析,一門之隔,其實是某些地方政府不自信的表現。不敢見普通群眾,是不自信有能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自信能夠應付種種突發事件。但脫離普通民眾,諱疾忌醫,只會更加不自信,形成惡性循環。只有主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以積極的工作態度提升自信,能力也才會得以鍛煉濾袋提高。否則,任由這種不自信長期延續,最終的結果,將是某些地方政府逐漸喪失公信。
  群眾路線,是黨的歷史經驗和制勝法寶。政府大門的“過濾器”會使這一“法寶”失靈,必須及時拆除,才能根本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改作風當從“改門風”開始,需要見到行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